
HUSD挑戰USDC、USDT?Hyperliquid穩定幣DeFi迷局與潛在風險


穩定幣迷局:HUSD能否打破中心化枷鎖?
Hyperliquid的野心:從DEX到穩定幣革命者?
Hyperliquid,最初以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(perp DEX)的身份嶄露頭角,凭借优于DYDX和GMX等老牌玩家的性能和体验,迅速吸引了一批用户。随着产品线的扩展,逐渐引入现货市场,Hyperliquid似乎正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Binance/Coinbase的有力竞争者。但现在,他们的野心似乎远不止于此,矛头直指稳定币领域的两大巨头——Circle和Tether。HUSD的诞生,被Hyperliquid寄予厚望,希望借此打破现有稳定币市场的格局,挑戰USDC和Tether的双头垄断。这究竟是颠覆式创新,还是又一场披着DeFi外衣的资本游戏?
但问题在于,Hyperliquid真的有能力撼动这两大巨头的地位吗?仅仅依靠“利息回流生态”的概念,就能吸引用户放弃已经习惯的USDC和Tether吗?这背后恐怕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。
Circle的躺賺模式:誰在為去中心化交易所買單?
利息分配的權力遊戲:誰該擁有穩定幣的收益?
Hyperliquid目前锁定了价值约25亿美元的跨链USDC,这些资金每天都在产生利息。按照4.3%的年化收益率计算,Circle每年可以从中获得高达1.075亿美元的收入。这笔巨额利润,最终流入了Circle的私人资产负债表,成为其进一步扩张的资本。然而,这笔钱本可以有更好的用途,例如,回馈给Hyperliquid的社区,或者用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。每一个存入Hyperliquid的USDC,都在无形中壮大了Circle的“腰包”,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“为他人做嫁衣”?
这种模式的本质,是一种中心化的权力分配。Circle作为USDC的发行方,天然拥有对这部分利息的支配权。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,虽然贡献了资金,却无法直接享受到由此产生的收益。这是否与DeFi的精神相悖?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稳定币利息的分配机制?
4.3%的誘惑:Hyperliquid用戶的『貢獻』與『犧牲』
4.3%的年化收益率,对于很多DeFi用户来说,或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但仔细想想,这真的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?用户将USDC存入Hyperliquid,表面上获得了利息,但实际上却间接帮助Circle赚取了更多的利润。这种“贡献”是否值得?是否是一种变相的“牺牲”?
更进一步说,如果这笔利息能够直接回馈给Hyperliquid的用户,或者用于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,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态发展?这种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的模式,或许更符合DeFi的理念。
HUSD的烏托邦式願景:利息反哺生態,真能實現?
HYPE回購:援助基金的自我循環還是飲鴆止渴?
Hyperliquid 提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:通过 HUSD 将稳定币利息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购买 HYPE,然后将这些 HYPE 部署到 Hyperliquid 生态的各个增长方向上。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自我循环系统,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生态注入活力。但问题是,这种模式真的能够持续下去吗?
援助基金通过自动回购 HYPE 已经证明了协议产生的现金流可以回馈给社区。但这种回购是否可持续?如果 HYPE 的价格持续上涨,回购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。一旦援助基金的资金耗尽,这种回购是否会停止?而停止回购后,HYPE 的价格又会如何变化?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。
穩定幣層面的『龐氏』:早期參與者紅利,誰來接盤?
HUSD 的模式,本质上是一种“早期参与者红利”的分配。早期参与者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收益,因为他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HYPE,并从 HUSD 的利息回购中获利。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,HYPE 的价格也会越来越高,后续参与者的收益空间也会越来越小。这是否会演变成一种“庞氏骗局”?
更进一步说,如果 HUSD 的增长速度放缓,甚至出现负增长,那么 HYPE 的价格必然会下跌,早期参与者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。最终,谁来为这种下跌买单?谁来接盘?这些问题,Hyperliquid 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。
Builder Code:Hyperliquid的創新還是變相傳銷?
最後一公里的陷阱:Builder Code能否擺脫『拉人頭』的嫌疑?
Hyperliquid的Builder Code机制,允许界面运营者(interface operator)在用户通过其界面进行交易时收取一定费用。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,为Hyperliquid的“最后一公里分发”提供了变现方式。然而,这种模式是否会沦为一种变相的“拉人头”游戏?
Builder Code的本质,是通过利益驱动,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Hyperliquid生态中。但问题是,如果界面运营者仅仅专注于拉新,而忽略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,那么最终只会损害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。这种“重数量,轻质量”的模式,是否可持续?
更进一步说,如果界面运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,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,例如,虚假宣传、诱导交易等,那么Builder Code机制就会变成一种“作恶”的工具。Hyperliquid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?如何保障用户的利益?
補貼的幻覺:羊毛出在羊身上,接口費用終將轉嫁?
HUSD可以通过补贴Builder Code的费用,使得界面可以向用户收取比原本更高的费用,却不增加用户的实际成本。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双赢的局面,界面可以获得收入,用户可以享受更低的手续费。然而,这种补贴是否会产生一种“幻觉”?
补贴的本质,是一种转移支付。HUSD的补贴,实际上是将一部分利息收入转移到了界面运营者手中。但是,这部分利息收入原本可以用于其他用途,例如,回馈给用户,或者用于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。这种转移支付是否合理?
更重要的是,补贴终究是有限的。一旦HUSD停止补贴,界面运营者必然会将这部分费用转嫁到用户身上。最终,用户还是需要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。这种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的模式,是否真的能够为用户带来利益?
Felix Points:中心化控制的幽靈?
公共產品的悖論:誰來保證HUSD的『公共性』?
HUSD 被描述為一個由 Felix 運營、社區成員支持的公共產品項目,將通過 Felix Points 系統上線。 “公共產品” 的概念聽起來很美好,但誰來定義和保證 HUSD 的 ‘公共性’? 誰來監督 Felix 的運營,確保其決策符合社區的整體利益,而不是少數人的私利?
如果 Felix 擁有過大的權力,可以隨意修改 HUSD 的規則,或者將其用於個人目的,那麼 HUSD 就會變成一個中心化控制的工具,而非真正的公共產品。 這是否與 Hyperliquid 最初追求的去中心化精神背道而馳?
@m0foundation的迷霧:全球穩定幣平台的理想與現實
HUSD 的部署建立在 @m0foundation 打下的基礎之上,該組織的願景是建立一個 “全球穩定幣平台”。 然而,這個願景究竟是什麼? @m0foundation 的具體運作方式是什麼? 其治理結構如何? 這些問題仍然籠罩在一層迷霧之中。
如果 @m0foundation 的運營不夠透明,或者其決策過程缺乏社區參與,那麼 HUSD 就會面臨中心化風險。 即使 @m0foundation 擁有美好的願景,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衡機制,其理想也可能難以實現。 我們需要警惕這種披著 “全球穩定幣平台” 外衣的中心化控制。
顛覆者的詛咒:HUSD能否逃脫被中心化吞噬的命運?
穩定幣的本質:去中心化理想的阿喀琉斯之踵?
Hyperliquid 試圖通過 HUSD 顛覆傳統法幣穩定幣的格局,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嘗試。然而,歷史告訴我們,許多去中心化的項目,最終都難逃被中心化吞噬的命運。HUSD 是否會重蹈覆轍?
穩定幣的本質,是與法幣掛鉤的數位資產。這種掛鉤,本身就帶有中心化的基因。為了維持價格的穩定,穩定幣的發行方需要持有大量的儲備資產,並進行相應的監管。這種儲備和監管,又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中心化機構的影響。
更進一步說,即使 HUSD 能夠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,其價值仍然取決於市場的信任。如果市場對 HUSD 的信任崩潰,其價格也會隨之暴跌。而這種信任,往往建立在中心化的基礎之上,例如,發行方的信譽、儲備資產的透明度等等。
因此,穩定幣的去中心化,或許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理想。 HUSD 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現有的穩定幣模式,但其能否真正打破中心化的枷鎖,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