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uthor

警惕!Base“去中心化”迷局:Layer2财富密码恐成空

警惕!Base“去中心化”迷局:Layer2财富密码恐成空摘要: Base 步入 Stage 1:去中心化的幻影与财富密码Base 的“去中心化第一阶段”宣言,听起来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,但仔细想想,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码。 2025 年 4...

Base 步入 Stage 1:去中心化的幻影与财富密码

Base 的“去中心化第一阶段”宣言,听起来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,但仔细想想,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码。 2025 年 4 月 29 日,Coinbase 高调宣布其以太坊 Layer2 网络 Base 进入去中心化第一阶段 (Stage 1),无疑再次点燃了市场对 Layer2 赛道的关注。 然而,在狂欢的背后,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审视一下,所谓的“去中心化”,究竟是真实的进步,还是一种营销的噱头?

当 Layer2 遇上“去中心化”: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?

Layer2 网络的出现,初衷是为了解决以太坊主网拥堵、Gas 费用高昂等问题。 然而,当 Layer2 也开始标榜“去中心化”时,我们不禁要问:这究竟是为了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透明度,还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,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场?

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 Layer2 去中心化阶段划分,本意是希望给早期 Layer2 网络一个发展和完善的空间。 但现实是,很多项目方将此作为拖延去中心化的借口,甚至将“多签”这种中心化的方案长期使用,美其名曰“安全”。 这种行为,无疑是对去中心化精神的背叛。

L2Beat 数据背后的真相:谁在浑水摸鱼?

L2Beat 的数据,无疑是投资者了解 Layer2 网络的重要参考。

警惕!Base“去中心化”迷局:Layer2财富密码恐成空

但是,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数据是可以被操纵的。 某些项目方为了提升自己在 L2Beat 上的排名,可能会采取虚报交易量、人为拉高 TVL 等手段。 因此,我们在参考 L2Beat 数据时,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,不要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。 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年 5 月 15 日,以太坊上总计有 7 个到达去中心化第一阶段的 Layer2 网络,分别是:Base、Arbitrum One、OP Mainnet、Unichain、Scroll、Ink 和 Kinto。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 7 个网络都是值得投资的优质项目。

Vitalik 的“宽限期”:是恩赐还是枷锁?

Vitalik Buterin 给予 Layer2 网络的“宽限期”,本意是希望它们能够逐步实现去中心化。 然而,这种“宽限期”也可能成为项目方裹足不前的借口。 某些项目方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,继续控制网络的核心权力,甚至发行对自己有利的 Token,从而损害用户的利益。 没有达到去中心化第一阶段的 Layer2 将不再被视为以太坊的网络层(Layer)——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,如果一个网络无法证明自己对以太坊主网安全性的依赖,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

Layer2 的前世今生:技术演进还是资本游戏?

从早期的 Plasma,到 Optimism 和 Arbitrum,再到如今的 ZK-Rollup,Layer2 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。 然而,在这场技术演进的背后,我们也要看到资本的力量在推动。 某些投资机构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,不惜炒作概念、哄抬价格,最终让散户投资者成为接盘侠。 Layer2 的发展历程,既是技术进步的历程,也是资本博弈的历程。 我们要擦亮眼睛,不要被资本所利用。

以太坊生态的困局:Layer2 能否破局?

以太坊目前面临着扩容性不足、Gas 费用高昂等问题。 Layer2 网络的出现,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。 然而,Layer2 自身也存在着诸多挑战,例如安全性、去中心化程度、跨链互操作性等等。 如果 Layer2 无法解决这些问题,那么它就难以真正承担起以太坊扩容的重任。 为 Layer2 设置去中心化发展阶段,本质上依旧是为了以太坊实现更好的扩容和安全性。 但是,我们不能过分依赖 Layer2,而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思考以太坊的未来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0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