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uthor

比特幣2025:狂飆至9.7萬美元,多方角力下的癲狂與理性

比特幣2025:狂飆至9.7萬美元,多方角力下的癲狂與理性摘要: 狂飆突進的比特幣:2025年的癲狂與理性之間引言:一場由多方勢力共舞的價格狂歡2025年5月,比特幣(BTC)的價格走勢簡直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,高潮迭起,引人入勝。從一度...
比特幣2025:狂飆至9.7萬美元,多方角力下的癲狂與理性

狂飆突進的比特幣:2025年的癲狂與理性之間

引言:一場由多方勢力共舞的價格狂歡

2025年5月,比特幣(BTC)的價格走勢簡直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,高潮迭起,引人入勝。從一度衝上97,900美元的高峰,到短暫回調至94,000美元,再迅速反彈至97,000美元附近,這哪裡是加密貨幣,分明是心跳加速器!這場價格盛宴,毫無疑問點燃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狂熱情緒,也讓那些手握重金的投資者們開始坐立不安,靈魂拷問:究竟是哪股神秘力量在背後操縱著這一切?

是那個永遠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,又在發表什麼驚世駭俗的貿易宣言?還是那個捉摸不透的美聯儲,又在暗示著什麼樣的貨幣政策轉向?亦或是那些嗅覺靈敏的華爾街巨頭們,終於按捺不住對加密資產的貪婪,開始加速入場?

依我看,這三者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孤立事件,而是一場精心策劃、多方參與的共舞。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就像一劑猛藥,刺激著市場的神經;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則像一曲慢搖,試圖控制市場的節奏;而華爾街的資本,則像一群貪婪的鬣狗,伺機瓜分這塊巨大的蛋糕。他們之間既有合作,也有博弈,共同塑造了比特幣這波令人瞠目結舌的漲勢。所以,別再天真地以為比特幣的漲跌只是一種隨機現象,它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權力遊戲和利益博弈。

「懂王」的貿易豪賭:一場精心設計的市場心理戰

特朗普的「重磅聲明」:一次成功的預期管理

2025年5月8日,那個永遠活在頭條裡的男人——特朗普,再次出手了。一則預告,聲稱將在次日上午的橢圓形辦公室發布“重磅聲明”,內容涉及與“一個備受尊敬的大國”的貿易協議。這條消息,簡直像一顆扔進平靜湖面的石子,瞬間激起千層浪。要知道,特朗普的嘴,向來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晴雨表,稍微咳嗽一聲,都能讓整個市場抖三抖。果不其然,《紐約時報》隨後揭曉謎底:協議對象竟然是英國!

不得不佩服特朗普的預期管理能力。他深知,市場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。因此,他總是先放出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,讓市場充滿猜測和期待,然後再在關鍵時刻揭曉真相,引導市場按照他的意圖行事。這次的貿易協議,或許本身並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,但它成功地吸引了全球的目光,也為比特幣的價格上漲埋下了伏筆。更別提他還不忘補充一句,下周出訪中東前將公布一項“非常重大的消息”,這簡直是赤裸裸地撩撥投資者的神經,唯恐天下不亂。

關稅大棒與市場過山車:特朗普式經濟政策的雙刃劍

回顧2025年,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市場教科書,教我們如何用關稅大棒來操縱市場情緒。4月初,他突然宣布對華徵收高達145%的關稅,比特幣價格應聲暴跌至77,730美元,全球股市也跟著哀嚎一片,跌幅之慘烈,堪比2020年。然而,僅僅過了幾天,他又突然良心發現,宣布暫停部分關稅90天,市場情緒瞬間反轉,比特幣也像打了雞血一樣,單日暴漲7%至82,350美元。這種大起大落,簡直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在故意製造波動,好從中漁利。

特朗普的貿易政策,就像一把雙刃劍,既能刺激經濟增長,也能引發市場恐慌。他的每一次決策,都牽動著全球投資者的神經,也讓比特幣的價格像過山車一樣,忽上忽下。這種不確定性,對於追求穩健的投資者來說,簡直就是噩夢,但對於那些膽大妄為的投機者來說,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。

摩根大通的「抄底」建議:華爾街的精明與投機

在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攪動市場的同時,華爾街的嗅覺靈敏的機構們也開始蠢蠢欲動。摩根大通的策略師布拉姆·卡普蘭,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的風向變化,建議投資者买入標普500看漲期權,稱特朗普的公告可能推高市場。這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,這代表著華爾街的精英們,也開始相信特朗普的政策能夠刺激經濟增長,並願意為此下注。

這股樂觀情緒迅速蔓延至加密領域,資金也像潮水般湧入。但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華爾街的投資建議,並不總是為了你好。他們的目的,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賺錢。在他們眼中,比特幣只是一種可以交易的資產,一種可以利用的工具。他們會根據市場的變化,隨時調整自己的策略,毫不留情地收割那些盲目跟風的散戶。所以,聽信華爾街的建議,並不是什麼穩賺不賠的秘訣,而是需要謹慎判斷、理性思考的過程。

美聯儲的「太極」:降息預期下的風險與算計

鮑威爾的「靈活」措辭:一場玩弄市場情緒的遊戲

同一天,美聯儲主席傑羅姆·鮑威爾也加入了這場市場情緒的博弈。在新聞發布會上,他像一位深諳太極之道的武林高手,以一套看似四平八穩,實則暗藏玄機的措辭,向市場拋出了一記重磅信號:貨幣政策前景可能包括降息,但具體路徑將錨定經濟數據。他巧妙地淡化了GDP波動的意義,強調美聯儲將保持靈活。這番話,聽起來似乎充滿希望,實則充滿了不確定性。

「靈活」這個詞,在美聯儲的語境中,往往意味著「一切皆有可能」。鮑威爾並沒有明確承諾降息,只是說「可能」會降息,而且降息的時間和幅度,還要取決於未來的經濟數據。這就像是在玩一場猜謎遊戲,讓市場自己去猜測美聯儲的真實意圖。而精明的投資者們,則會根據鮑威爾的每一句話,每一個表情,來判斷美聯儲的政策走向,並據此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。這種預期管理,已經成為美聯儲控制市場的一種重要手段。然而,這種過於依賴預期管理的做法,也可能帶來風險。一旦市場對美聯儲的信任度下降,或者經濟數據出現意外,市場可能會出現劇烈的波動。

比特幣與美聯儲:相愛相殺的複雜關係

2025年,美聯儲的政策對於比特幣的影響可謂是舉足輕重。4月23日,市場上傳出特朗普要解僱鮑威爾的傳言,比特幣應聲下跌。但隨後,特朗普親自出面否認了這一傳言,市場頓時松了一口氣,比特幣也隨即反彈。這充分說明,比特幣的價格,不僅受到市場供需關係的影響,也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牽制。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,無疑是影響宏觀經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。

具體來說,降息預期通常會通過三個途徑來影響比特幣的價格。首先,降息會降低市場的流動性成本,使得投資者更容易借到錢來投資比特幣。其次,降息會削弱美元的吸引力,使得更多的投資者尋求其他替代資產,而比特幣作為一種另類資產,可能會受到青睞。最後,降息會增強人們對通脹的擔憂,而比特幣作為一種稀缺資產,被認為具有對抗通脹的能力,因此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。

降息預期的「雙刃劍」:流動性盛宴下的隱憂

然而,降息預期對於比特幣來說,並非只有好處。正如一句老話所說: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。降息所帶來的流動性盛宴,可能會刺激比特幣的價格上漲,但同時也會增加市場的風險。一旦市場對降息的預期過於樂觀,或者經濟數據顯示通脹壓力加大,美聯儲可能會被迫推遲降息,甚至加息,這將會給比特幣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。

更重要的是,降息預期可能會引發道德風險。一些投資者可能會認為,即使比特幣的價格下跌,美聯儲也會出手救市,因此他們會更加放心地投資比特幣。這種心態,可能會導致市場出現泡沫,一旦泡沫破裂,將會給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帶來災難性的後果。因此,對於投資者來說,既要抓住降息預期所帶來的機會,也要警惕其中的風險,保持理性的判斷,才能在比特幣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華爾街的「加密雄心」:一場遲到但野心勃勃的佈局

摩根士丹利的「投名狀」:傳統金融巨頭的覺醒

2025年5月1日,摩根士丹利的一紙公告,猶如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:計劃於2026年在E*Trade平台推出加密交易服務!這意味著什麼?這意味著華爾街的傳統金融巨頭們,終於按捺不住對加密貨幣的垂涎,開始正式入場分羹了。要知道,在此之前,他們雖然也允許其富裕客戶通過比特幣ETF和期貨等方式間接投資加密資產,顧問們也從2024年8月起獲准推廣ETF,但始終是隔靴搔癢,遮遮掩掩。

如今,直接推出加密交易服務,無疑是一份正式的「投名狀」,宣告著他們對加密貨幣的態度,從最初的質疑和排斥,轉變為擁抱和接納。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:巨大的利益驅動。加密貨幣市場的巨大潛力,以及年輕一代對數字資產的偏愛,讓這些老牌金融機構意識到,如果再不入場,將會錯失一個時代。但我們也要看到,摩根士丹利的「投名狀」,並非出於對加密貨幣的信仰,而是出於對利益的追逐。他們仍然會用傳統金融的思維和手段,來操縱這個新興市場,而這可能會給加密貨幣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。

機構資金的「潮汐效應」:市場生態的重塑與風險

摩根士丹利的舉動,並非個例。查爾斯·施瓦布等其他金融機構也緊隨其後,紛紛計劃推出類似的服務。這意味著,大量的機構資金將會湧入加密貨幣市場,就像潮水一樣,改變著市場的生態。一方面,機構資金的入場,將會提升市場的流動性,降低市場的波動性,使得加密貨幣更容易被主流投資者接受。另一方面,機構資金的入場,也會改變市場的權力格局,使得加密貨幣市場更加中心化,更加受到傳統金融機構的控制。此外,機構資金的逐利性,也可能導致市場出現一些不健康的現象,例如內幕交易、價格操縱等。

5月2日,比特幣短暫突破97,000美元,正是受到了這股機構資金湧入的推動。但我們也要警惕,機構資金並非鐵板一塊。美國現貨比特幣ETF過去兩周雖然吸納了46億美元,資產管理規模逼近117.1萬枚BTC的歷史高點,但3月至4月的持續流出也曾讓市場承壓,凸顯了機構資金對宏觀環境的敏感性。4月中旬,受關稅風波影響,比特幣ETF連續7天流出約100萬美元,這提醒我們,機構資金並非總是穩定的,它們也會受到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的影響,隨時可能撤離,給市場帶來衝擊。

比特幣ETF:一場華爾街的「圈地運動」

比特幣ETF的推出,無疑是華爾街在加密貨幣領域的一次「圈地運動」。通過ETF,他們可以將比特幣打包成一種更容易交易和投資的產品,吸引更多的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入場。這不僅可以擴大他們的客戶群體,還可以增加他們的管理費用收入。但我們也要看到,比特幣ETF的推出,也可能削弱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。由於ETF的份額掌握在少數幾家金融機構手中,它們可能會利用其影響力,來控制比特幣的發展方向,甚至操縱比特幣的價格。

更重要的是,比特幣ETF的推出,可能會讓比特幣的價格更加受到傳統金融市場的影響。一旦傳統金融市場出現波動,比特幣ETF的價格也會受到波及,從而影響整個比特幣市場。因此,對於比特幣的愛好者來說,既要歡迎比特幣ETF的推出,也要警惕它可能帶來的風險,保持對比特幣的獨立思考和判斷。

鏈上數據的「蛛絲馬跡」:市場脈搏的真實顯影

實現資本與淨利潤:資金湧入的狂熱指標

鏈上數據,就像一位沉默的偵探,默默記錄著比特幣網絡中的每一筆交易,每一次轉賬。它不像那些喧囂的市場分析師,只會人云亦云;它也不像那些高深莫測的技術指標,讓人一頭霧水。鏈上數據,以其客觀、真實的特性,為我們提供了一扇窺探比特幣市場內在動態的窗口。近期比特幣價格的回升,在鏈上數據中留下了一系列顯著的痕跡,揭示了投資者行為和市場結構的細膩演變。

首先,比特幣的實現資本(Realized Cap)攀升至889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,過去一個月增長2.1%。這個指標,衡量的是累計淨資本流入,反映的是真金白銀的流入情況。它告訴我們,有大量的資金正在湧入比特幣市場,而且這些資金並非只是短期的投機,而是長期持有的資本。淨實現利潤/損失指標進一步顯示,近幾周每日淨資本流入超過10億美元,表明买家愿意以當前價格吸納賣單,需求旺盛。這意味著,市場上不僅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比特幣的價格,而且買家們對比特幣的未來充滿信心。相比之下,實現虧損僅佔總交易量的1-2%,暗示大部分高位买入的投資者仍在持幣觀望,市場情緒偏向樂觀。這說明,即使在比特幣價格下跌的時候,大部分投資者仍然選擇持有,而不是恐慌性拋售。這種堅定的持幣行為,為比特幣的價格上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浮盈與浮虧:投資者情緒的晴雨表

價格回升,不僅帶來了資金的湧入,也顯著緩解了投資者的財務壓力。在74,000美元的近期低點,超過500萬枚BTC處於浮虧狀態。這些投資者,曾經因為比特幣價格的下跌而蒙受損失,他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。但隨着價格回升至97,000美元,約300萬枚BTC重回盈利,尤其是短期持有者(STH)的投資組合得到修復。這意味著,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,已經從虧損的泥潭中解脫出來,重新獲得了盈利。未實現虧損指標顯示,短期持有者的財務壓力從8月日元套利交易崩盤和2025年初市場低迷時的+2σ高位回落至中性水平。這種改善直接體現在交易行為上:短期持有者的盈利交易佔比激增,標志着市場從虧損主導轉向盈利主導的轉折點。這說明,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,投資者的情緒也逐漸變得樂觀,他們不再像之前那樣恐慌,而是更加願意持有比特幣,等待更高的價格。

長期持有者:市場信心的基石還是隱患?

長期持有者(LTH)的行為,是我們判斷市場長期趨勢的重要依據。自低點以來,超過25.4萬枚BTC的持有時間超過155天,顯示長期投資者對當前價格的信心。這些長期持有者,往往是比特幣的忠實信徒,他們堅信比特幣的長期價值,即使在價格下跌的時候,也不會輕易拋售。他們的堅定持有,為比特幣的價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實現供給密度(Realized Supply Density)指標進一步揭示,當前價格附近聚集了大量成本基礎相近的BTC。這些幣主要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間積累,經歷了近期低谷的考驗仍未被拋售。這部分供給的存在增加了市場對價格波動的敏感性,小幅變動可能引發大規模交易。這意味著,一旦比特幣價格下跌,這些長期持有者可能會選擇拋售,從而引發市場的恐慌性下跌。

期權市場:波動率的預警信號

期權市場,是我們了解市場波動預期的重要場所。1周和1個月的ATM隱含波動率跌至2024年7月以來最低,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波動的低估。這意味著,大部分投資者都認為,比特幣的價格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,不會出現大幅波動。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,低波動率往往預示着高波動期的到來。當市場普遍認為風險很低的時候,往往就是風險最高的時候。結合鏈上供給密度的高企,市場可能正酝釀一場風暴。這提醒我們,即使在比特幣價格上漲的時候,也要保持警惕,不要被市場的樂觀情緒所迷惑,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风险信号。

市場的「臨界點」:狂熱背後的脆弱與隱憂

短期持有者的成本線:多空爭奪的關鍵戰場

比特幣的漲勢如火如荼,但市場正站在一個微妙的臨界點。價格徘徊在短期持有者成本基礎(約95,000美元)附近,這一水平歷來是漲勢的試金石。這裡,簡直就是多空雙方短兵相接、刺刀見紅的戰場。短期持有者,往往是市場上最敏感、最情緒化的群體。他們的成本基礎,代表了他們對比特幣價格的心理底線。如果比特幣價格能夠穩守在他們的成本基礎之上,他們就會更加堅定地持有,甚至加倉买入,從而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。反之,如果比特幣價格跌破他們的成本基礎,他們就會感到恐慌,選擇拋售止損,從而引發價格的下跌。因此,能否穩守短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礎,是判斷比特幣漲勢能否持續的關鍵。

若能穩守這一支撐,市場可能進一步上攻;若跌破,近期動能可能受挫。這句話,並非只是簡單的技術分析,而是對市場心理的深刻洞察。它告訴我們,比特幣的價格,不僅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,也受到投資者情緒的左右。而短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礎,正是衡量投資者情緒的重要指標。因此,密切關注短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礎,是我們把握市場趨勢的關鍵。

高供給密度與低波動率:一場風暴前的寧靜?

鏈上和期權市場的信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不確定性。高供給密度意味着市場對價格波動的敏感性增強,而低隱含波動率則暗示投資者可能低估了未來的震蕩風險。這簡直就是一幅風暴前的寧靜畫面。高供給密度,意味著有大量的比特幣集中在某一個價格附近,一旦價格出現波動,這些比特幣可能會同時被拋售或买入,從而引發市場的劇烈震盪。而低隱含波動率,則意味著投資者對市場風險的認知不足,他們可能會過於自信,從而忽略潛在的風險。

這種高供給密度與低波動率的組合,就像一艘裝滿炸藥的船,在平靜的海面上航行。一旦遇到一點火星,就可能引發爆炸。因此,我們必須警惕這種潛在的風險,不要被市場的表象所迷惑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頭腦。

外部催化劑:引爆市場的導火索

外部催化劑——如特朗普的中東之行或美聯儲的經濟數據解讀——可能成為點燃波動的火花。這些外部事件,往往會給市場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,從而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。特朗普的中東之行,可能會引發地緣政治風險,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情緒。而美聯儲的經濟數據解讀,可能會影響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,從而影響比特幣的價格。這些外部催化劑,就像導火索一樣,隨時可能引爆市場的風險。因此,我們必須密切關注這些外部事件,做好風險管理的準備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8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